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似繁荣,实则背后存在黑公关、网络水军等不正当竞争行为,已演变成一种普遍现象;理想汽车所经历的困境,仅是揭露行业阴暗面的冰山一角。
理想“被黑”历程
在理想汽车的发展过程中,新产品的推出往往伴随着负面的舆论。L9车型上市后,“理想汽车面临破产”的传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误导了大量消费者;旗舰车型MEGA发布时,网络上出现了“灵车”的恶搞图片,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;而最新款i8则遭遇了部分车主的“素质低”指责,使理想汽车不得不疲于应对这些负面舆论。
背后惊人相似
这些事件表面看似孤立,实则背后隐藏着专业水军机构的集体行动。众多汽车制造商依次参与,构成了有计划的网络攻击。据兼职群信息透露,每条诽谤视频的价格为8元,恶意评论起步价1.5元,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在暗中运作,将商业竞争转化为系统性的恶意诋毁,其手段恶劣,影响极其恶劣。
黑产明码标价
8月6日公开的对话记录仅揭露了黑灰产业的冰山一角。在该规模达500人的兼职群中,各种攻击性服务的费用明确标注。其中,制作事故视频的报酬最为丰厚,而在车主论坛发布负面评价、附图评论等服务也设定了不同的价格,此外,还提供了绕过审查的指南。法律专家指出,此类行为涉嫌违法,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刑罚,但追究责任却面临重重困难。
行业黑暗困境
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非孤立现象,正面临着“黑暗森林”般的困境。市场总监指出,企业需将传播预算一分为二,一方面用于自身品牌推广,另一方面则用于抵御竞争对手。据2022年数据显示,行业舆情纠纷较上年同期激增217%,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攻击行为由有组织的水军发起,对行业造成了严重损害。
竞争代价沉重
恶性竞争使得消费者难以辨别商品真伪,阻碍了创新企业的成长,市场面临着逆向淘汰的风险。原本应以技术和用户体验为竞争焦点,但行业现状却陷入了网络水军和恶意抹黑的风波,迷失了前进的方向。李想提出,不应随波逐流,通过公开证据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,或许能为行业树立新的典范。
树立竞争新风
新能源汽车领域亟需一个健康的竞争格局。理想汽车敢于挺身而出,揭露行业内幕,这标志着对不正当竞争的坚决抵制。业界应当将焦点重新放在技术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上,摒弃那些有害的竞争手段。各企业均应恪守职业道德,共同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市场环境。
在当前行业形势下,您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如何合力对抗恶意公关和网络水军,构建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