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7日深夜,墨西哥太平洋海边因为热带风暴“伊沃”发布警报,曼萨尼约港禁止小型船只通行,这一决定意义重大,不仅关系到港口工作,还影响到中墨之间的商业往来和许多公司的根本利益,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。
风暴预警启动限制
8月7日凌晨时分,墨西哥气象部门针对太平洋沿岸地区发布热带风暴“伊沃”的预警信息。曼萨尼约港作为该国太平洋沿岸规模最大的港口,立即启动应急措施。港务局在清晨时分下达禁令,要求渔船、运动船只以及各类休闲船只不得驶入港内。官方公告解释说,此举是因为接下来数个小时内,港区附近海域将出现巨浪和不良海象,可能会危及船只航行以及港口的正常作业。
限制范围动态调整
这项管控规定会一直执行,直到有新的通告。港务局会依据气象和海洋状况,判断是否要把禁令扩展到中型、大型船只。政府也劝告民众和观光客务必小心,不要去海边或下水,避免发生危险。目前,“伊沃”虽然还在海上,但周边的云层已经让科利马州沿海地区下了雨,并且产生了两到三米高的海浪。
港口重要地位影响
曼萨尼约港是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最繁忙的港口,同时也是连接亚太地区和北美地区供应链的关键枢纽,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墨西哥集装箱货物通过这个港口进行进出口。这个港口与中墨两国的制造业、零售业、能源产业以及矿产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如果港口的运作出现任何问题,那么横跨太平洋的航线以及中墨之间的贸易活动都会因此受到影响。
风暴引发潜在风险
热带风暴常伴有暴雨、大浪和风力剧变,会直接阻碍港口的货物搬运和船只的通行。根据港口风险管理模型(PRMM)分析,“伊沃”事件包含了三项关键风险因素。对于从事跨国贸易的公司来说,虽然这并非突发情况,但仍然需要严肃处理。有准备的企业可以通过在不同港口之间调整部署等手段来减轻影响。
企业应对策略差异
对于众多中国公司来说,极端气候往往被当作突发状况,但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港口运作的企业,恶劣天气却是其商业活动中固有的一部分,要应对“伊沃”,最佳方式是在公司运作流程中预先设置防范措施,而不是等到风浪平息后处理遗留问题。
强调供应链的韧性
“伊沃”这个案例说明,全球化的物资调配网络容易出问题,主要是在那些相互依赖的关键环节上。对于在墨西哥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来说,增强应对能力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方式,比如分散在多个港口建仓库,还有做好物资储备计划。狂风暴雨总会结束,但是物资调配的顺畅程度和公司的声誉,必须现在就开始重视。那些能够把自然灾害的风险,看作是平常要考虑的事情的企业,才有可能在拉美地区扎下根。
诸位觉得,我国公司在墨西哥对抗此类风灾时,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?敬请留言交流,同时请点击赞和转发这篇文章,让更多人知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