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留下的创伤难以愈合,关于日本“八纮一宇”塔上所使用的中国石头的归属问题,长时间以来都备受国人关注。网友们纷纷讨论影视作品中城墙砖对抗日军的情节,然而在现实中,争取这些石头的道路却充满了挑战。
塔的罪恶起源
1940年,位于日本宫崎县的“八纮一宇”塔宣告竣工,塔身高度达到36.7米。该塔的基座由超过370块石块构成,这些石块均来自不同国家的建筑物,其中,有238块源自中国,另有4块取自南京。日本军国主义为“八纮一宇”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,试图使各方屈服于天皇的统治之下,“大东亚共荣圈”则是这一企图的体现。
“讨石”行动开启
2015年,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馆长吴先斌率队前往日本进行“讨石”活动。他深刻认识到,那座塔所标榜的和平不过是虚幻的表象,实际上它代表着邪恶。同年10月,吴先斌踏上“讨石”之旅,在塔的正前方基座上,他清晰地辨认出麒麟石上刻有的“南京”二字,以及石材上“南京日本居留民会”的字样,初步推断这些石材源自南京的明故宫。
公开信的诉求
吴先斌以南京市民的身份,向宫崎县知事的全权代表森山福一呈递了《致日本宫崎县知事的公开信》,信中提出归还南京石材的请求。《读卖新闻》等日本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,但日方却以对历史不甚了解、需要向上级请示汇报为由,草率结束会议,并拒绝归还石材。
试题引发关注
2018年,日本部分中学将“八纮一宇”塔的历史纳入入学社会科目的考题之中,《朝日新闻》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。这一举措使得公众对塔所隐藏的罪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同时也使得“讨石”事件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。
影视再度热议
《南京照相馆》电影上映后,"八纮一宇"塔再度成为公众焦点。网友们对影片中城墙砖击退日军的场景展开了热烈讨论,这一情节源于历史事实,并使更多人了解到"讨石"行动,同时也意识到这座塔的存在对历史创伤的再次触动。
讨石仍在继续
尽管“讨石”活动至今未能取得成效,吴先斌却认为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使得公众对“八纮一宇”塔的罪行有了更深的认识,同时也让日本人了解了事实真相。尽管战争已经过去,历史却不容忽视,“讨石”行动仍将持续进行,为了铭记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,为了家乡的石头能够尽快回归。
各界人士是否预期日本将把“八纮一宇”塔上的南京石材退还?敬请点击点赞、转发本篇文章,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。